北極星大氣網訊:“十三五”期間,國家加大對火電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,脫硫、脫硝、除塵等煙氣治理項目在各地建造實施,燃煤電廠常規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,碳排放總量有效減緩。三年治氣攻堅戰收官在即,全國火電行業已全部改造完畢。那么對于環保企業來說,火電行業的市場能否再次深入挖掘?答案是肯定的。
火電行業在超低排放改造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,如環保監管問題突出、二氧化碳未納入環境治理體系,這兩項能力建設急需加強。
我國現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燃煤供應體系,電廠除塵、煙氣脫硫脫硝都實現了超低排放,火電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占全國工業排放量比重將降低至10%以下。除大氣治理外,火電行業在廢水、固體廢物等方面也取得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。火電發電耗水量、廢水排放強度持續降低,廢煙氣脫硝催化劑約70%實現了回收再利用。
在廢水方面,很多電廠已實現廢水零排放,還有技術可以實現‘電廠零補水’,即用水從煤和空氣提取,也可提取煙氣中的水進行回收利用,這在以前難以想象。固廢方面,我國對煤電灰渣的綜合利用率非常高,基礎設施建設基本‘消化’了電廠固廢。
火電行業在節能減排領域還有哪些治理空間呢?
1.脫硫廢水治理
煙氣脫硫后的廢水管理方面,現有政策規范與國家、地方最新環保要求不匹配,經常不具備操作性。在國家環保戰場轉向治水、固廢治理的大背景下,脫硫廢水的處理技術急需研發創新,相關部門應配套后期標準化、系統化的評估工作,規范技術路線,懲治概念炒作現象。
2.環境監測系統的開發
超低排放后的火電行業環境監管存在不少問題。部分企業取得排污許可證后‘萬事大吉’,對取證后的執行工作重視程度不夠,技術規范認識不足,排污許可申報及執行過程存在技術偏差。解決這類問題,除了要明確執法尺度,提高業主的認識水平,還要完善排污自動監測系統。
3.固廢處理技術
新固廢法的實施對工業企業是一個新的挑戰,電廠存在的固廢污染物如何無公害處理是環保企業研究的方向。
4.碳排放治理
如何控制火電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是“十四五”期間專家們的熱議話題。2019年火電行業排放二氧化碳約43.28億噸,在全國碳排放總量中的占比超過40%。因此,將碳減排納入環境管理勢在必行。環保企業要創新碳排放控制思路,努力實現火電行業溫室氣體和污染物協同控制。
|